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水平大学,入选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麓,占地面积169.4万平方米,是湖南省唯一一所财经类本科高校,也是全国首家获得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授权,组建自主公办高校的财经类高校。

历史与传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武汉财经学院,1950年搬迁至长沙,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多次更名。199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校的历史传统深厚,曾经是著名学者王亚南的工作地点,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林毅夫等也曾在学校工作。

学科与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要学科,覆盖了经济、管理、法律、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有22个学院(系、部),58个本科专业。学校的会计学、审计学、金融学、税务学等学科一直名列国内知名高校前列。同时,学校还在计算机科学、应用心理学、社会保障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师资力量

学校始终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教授600余人,副教授800余人,人文社科、会计金融、应用经济学等学科拥有一支知名专家学者团队。学校还聘请了光明日报刘长龙教授、税务总局国际税收研究室葛洪智教授等知名专家担任院士、特聘教授等职务;同时,学校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

国际化建设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建设,目前已与世界各地17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此外,学校还开设了英文授课的本科、硕士、博士课程,拥有一定的留学生群体。学校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主办了许多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培训班,展示了学校的学术实力和国际角色。学校还组织学生赴海外高校、知名企业、政府机构等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全球化背景下的职业素养。

校园文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倡导科学研究、人文关怀、德育教育,注重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有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生文艺节、体育节、心理健康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等,弘扬爱国、集体主义、创新实践的校园文化精神。此外,学校还建立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生活服务,让师生有个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为追求知识、拓展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中南财大,创建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高校,是国家“中部高效经济区建设高水平高等学校联盟”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成员。学校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小米岭,占地面积2248.6亩,建筑面积96.4万平方米,是一所以经济、财政、金融、法律、管理、文学、理工等科学、人文、管理学科为主体,具有完整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教育子系统的综合性大学。

学科设置与特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科设置以经济学为主体,既有相对完备的经济、财政、金融、国际商学等社会科学学科,也有遍布了数学、统计、管理、法律、文学、理工等学科和专业。其中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多个学科被评为国家级一流学科。学校在“中部地区高效经济区建设高水平高等学校联盟”等平台下,与湖南大学等其他高校合作,在全方位地推进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财政、金融、法律、管理五大优势学科构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实践立校、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始终把为国家、地方培养高级应用人才作为第一要务;

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形成适应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和胆识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

建立了知名的全球以及国内的合作伙伴,多方位扩展人才培养资源和渠道,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

始终坚持以和谐校园建设为目标,营造了以师生共同建设的校园文化,培育了丰富的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生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机会和平台,在学生生活、文娱活动、体育竞技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富有创意的活动组织,组织了大量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艺术、志愿等活动。如:

学校开办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覆盖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多个运动项目,利于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团队交流;

学校组织了多场艺术类比赛、演出等,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

学校开设了近百个不同类型和风格的社团,让学生在良好的社团氛围中发展自己的兴趣;

“志愿者服务社”等群众组织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参与面广、活动内容多样、影响深远。

总结

经过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不断发展中,既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精神,也有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魄力。学校将继续发扬传统、创新发展,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改革创新驱动、质量提升为核心、开放合作促发展”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双一流”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以下简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中国长沙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法律、政治、文化为主要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湖南省政府共建高校,是“珠峰计划”、“111计划”重点支持高校之一,也是首批国家首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历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是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前者创办于1949年,后者创建于1952年。1995年,两校合并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法律为主体,文、理、工、历、教育、人文兼备,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本科教育“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特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视产学研一体化,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和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批知名校友和优秀人才。学校拥有G20研究中心、新长沙论坛、中南民族经济研究中心、法律经济研究中心等重点平台和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设经济类评估专业和人文社科类会计硕士专业的高校之一,是我国最早设立经济、管理、法律三大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开展MBA教育的高校之一。

学校荣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绿色校园、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单位,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一批高水平人才,也是全国文化名校、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校园文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秉承“仁、义、诚、敬”校训,倡导“勤奋、务实、创新、共善”的校风,鼓励广大师生勇攀学术新高度,关注社会民生热点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同步锤炼“国际视野、大局思维、创新意识”等核心素质。在校内,不仅有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娱乐活动,也有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团队,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责任感与公民素质。

校友联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会是联接校友情感、搭建沟通平台、聚合行业力量、服务母校发展的重要组织。学校依托该校友会,为校友开设全产业链双创育成中心、建立校友发展基金、举办校友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希望通过多种渠道深度合作、共谋发展,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注入新资本,助力学校迎接更加广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