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本科高校,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吉林省中医学校。学校占地3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学科设置
学校现有中西医结合学、中药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康复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生物医学工程、检验医学等本科专业以及中西医结合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针灸推拿学博士后流动站、中药资源与制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中医药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实验室、吉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医学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灸分会等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涉及中医药、现代医学和基础医学等多个方向,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更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特色的针灸推拿研究队伍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荣获了多个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和吉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为中医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还与国内外多个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合作研究,推动学科交流和合作创新。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高层次、有实战经验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导师85人,硕士生导师451人。教师中有2位国家级教学名师、3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专家称号获得者、1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2位吉林省“万人计划”人才,还有一批知名医学专家和针灸推拿名家。
学生管理
学校一直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教学的核心位置,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设立了辅导员制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职业规划中心等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学校还积极推进学生组织建设,建立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和学生社团,为学生创造了更加优秀、多元化的成长环境。
校园文化
学校一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倡导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医药文化。学校设立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卓越医疗专项基金”、 “钟南山名师工作室”、 “吉林省慢病防控中心”等公益项目,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国民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校还积极推进体育文化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体育竞赛、文化艺术大赛等,增强师生生活情感,营造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
结语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本科高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学科设置、科研成果、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长春中医药大学概述
长春中医药大学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和非中医药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为吉林省卫生干部培训学校,创立于1958年,历经多次发展与改革,于1992年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2004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实习场所建筑面积22万多平方米。
学科设置
学校现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药学、护理、康复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6个学院和唐骏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店等,设置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14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1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和多个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是负责中药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的主管单位。
师资力量
学校人才队伍构成科研能力强、学缘结构优、师德高尚的学术带头人和年轻的学科骨干。现有教职工17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1人;副高级职称347人。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三重“万人计划”人才、长春市特聘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全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人才5人,教授、副教授、博士、博士后共占教职工总人数的69%。
科学研究
学校热爱科学研究,坚持走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科学发展道路。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推动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途径,建立了一支以有知名国家级和省级的资深专家学者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学校在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与基础研究、中药资源与质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业务范围,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学校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开展中医康复工程、草本探秘和亚健康调查与干预等社会服务项目,并逐步突出了学校地区服务特色。
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中药产业发展的呼声,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四有”(素质全面发展、知识系统掌握、技术全面专业、能力素质全面提高)人才,开展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流建设工程,推进中医育人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总结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和非中医药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不断推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纽带的综合发展,为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长春中医药大学概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长春市南湖区新城大街1035号,学校占地面积438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学校由原长春中医学院与长春药学院合并组建,是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设有16个学院,开设有本、硕、博士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中医、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药资源与开发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校历史沿革
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成立了长春市中医专科学校。1962年,学校升格为吉林省卫生厅长春中医专科学校,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1982年,学校开始试办本科教育,原长春药学院于1952年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大学。2007年,两校合并组建长春中医药大学,成为当时吉林省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类本科高等院校。
教学科研情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一直致力于中医药学的教学与科研,学校设有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药学、生命科学、医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田纪云院士、姜文清院士、陈旭群院士等多位知名学者,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拥有深厚的基础和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全国药学教育与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
学校秉持“古今中医学相融,以德医术致远”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医学素养,弘扬中医药文化,以深入浅出、医疗实践为主要特色,打造了合理的教学模式,建立了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场所,致力于培养具有传统医学以及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的高端中医药人才。
学校荣誉
近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声誉与好评。学校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并获得了万里科技中国品牌、中国中医药行业领军高校、全国先进中医药单位等各类荣誉称号。学校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展望
作为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长春中医药大学将继续坚持“古今中医学相融,以德医术致远”的办学理念,不断发展创新,以优秀的师资力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出色的创新能力回报社会。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推进本土化人才培养,以及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为推动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