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欧亚、欧美航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通过早期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给亚非拉人民带去灾害

1487年

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欧美航线)

1497年

达·伽马到达印度(开辟欧亚海上航线)

1519年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

16世纪中叶

俄国农奴制不断强化,沙皇专制制度形成

14—16世纪

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注意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代表: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马基雅弗利

16世纪

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德国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得救)

1603年

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统治,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实行专卖制

1603年—1867年

(日本)德川幕府统治

1639年

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闭关锁国

1640年

英国“长期议会”召开,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0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2年

查理一世逃离伦敦,向议会宣战,内战爆发

1644年

新贵族克伦威尔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

1645年

克伦威尔改组“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败王军

1646年

国王大本营牛津被攻克,第一次内战以议会的胜利结束

1648年

保王党分子在南威尔士叛乱,与苏格兰军队结盟,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战役中击溃王军,第二次内战结束

1649年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建立共和国

1658年

克伦威尔逝世,国内政局动荡

17世纪下半叶

俄国手工工场开始建立,商品经济随之发展,但遭农奴制的压抑和束缚

1660年

查理二世回到伦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8年

英国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废黜詹姆斯二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

1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2俄国彼得一世掌权

1701年

英国颁布《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17—18世纪

1欧洲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君主专制,宣扬自由和平等,启蒙思想家提出政治构想(伏尔泰—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全体公民参与立法),启蒙思想向封建势力发起冲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2彼得一世改革,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但农奴制得到加强

1763年

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加强被北美的控制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开展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71年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诞生

1773年12月16日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9月

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联合起来,抵抗英军镇压

1775年4月19日

“列克星敦的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75年5月

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改编大陆军,推选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

1776年7月4日

大陆会议通过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1777年

(北美独立战争)萨拉托加大捷

1781年10月

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北美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1782年

詹姆斯·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步伐,开辟“蒸汽时代”

1783年

美英《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5月—9月

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联邦体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权力分配的问题,确保了美国政局的相对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789年5月

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颁布了《人权宣言》和之后的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1792年

吉伦特派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

1793年

雅各宾派上台

1799年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

美国第一次工业化浪潮,产生有标准化生产的流水线作业

19世纪

农奴制已经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

1804年

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国工业革命发展时期

1806年

拿破仑率军摧毁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19世纪早期

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1814年

史蒂芬孙制造第一台机器机车

1815年

拿破仑帝国崩溃,历时26年的法国大革命结束。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使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得以传播,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并对以后的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15年—19世纪五六十年代

法国建立起以机器生产为主导的现代工业

1848年

1德国三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咳血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

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美、德等欧洲国家也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同时,工业革命中产生资本家与工人两大阶级,阶级斗争激烈。城市化进程加快。

1854年

美国海将培理武力叩关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1856年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农奴制弊端暴露无遗

1858年

日美签订《日美有害通商条约》,之后日本分别与英、法、荷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1861年

1美国南北战争开始(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的矛盾)

2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使自上而下的,所以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

1862年

林肯颁布《解放宣言》、《宅地法》,鼓舞北方士气,扭转战局

1863年

美国内战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胜利,成为南北战争转折点。

1865年4月

4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1868年

1日本西南武士武力倒幕,废除幕府制度,实行“王政复古”

210月,明治维新(日本工业革命)

1870年

普、法色当战役,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资产阶级组成第三共和国临时政府

1871年

1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取得统一

2法国三月十八日革命,28日,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巴黎公社。4月巴黎公社被残酷镇压

1875年

法国宪法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制确立

1879年

德国、奥匈帝国缔结同盟条约

1882年

意大利加入德奥军事同盟,三国同盟形成,又称“同盟国”

1885年

日本实行内阁制

1889年

日本颁布第一部宪法,召开议会

19世纪7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机的发明和运用时核心内容,电力时代到来。形成大企业与资本垄断,加剧竞争无序性,是经济危机与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德国工业革命,工业产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受军国主义影响,具有扩张性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美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重工业(钢铁、石油、化学、汽车)发展及电讯业是工业化标志,美国代替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1892年

法、俄缔结军事同盟

19世纪90年初

日本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传统天皇制,为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伏笔

20世纪初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1907年

英国与法、俄签订军事协定,三国协约形成,又称“协约国”

1914年6月28日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杀

1914年7月28日

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1915年

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东普鲁士战役

1916年

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东线:坦能堡战役

1917年

西线: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美国参战、 东线:俄国退出

1917年11月17日

俄国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