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千疮百孔”最初是用来形容什么
A、儒家经典
B、衣服
这是蚂蚁庄园2024年12月1日庄园小课堂的问题,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2024年12月1日今天庄园小课堂的问题及知识答案解析
答案:
儒家经典
解析:
成语“千疮百孔”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与孟尚书书》一文,其中写道:“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为,自汉代起始,诸多儒者竭力对儒家经典予以修补。然而,鉴于战乱纷扰以及时光的消逝,这些经典已然颓败残破,漏洞百出且缺失甚多,恰似一件布满孔洞与疮痍的衣物,难以修缮。
后来,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物体表面存在很多洞或伤痕,其后多用以喻指事物遭受的破坏或历经诸多磨难,致使当下状况极度恶劣,漏洞、弊病繁多,抑或破坏的程度极为严峻。该成语时常被用于描绘局势、环境、制度或者人心等遭受严重损害或存有大量问题的状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