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局长(左)与德智先生(右)亲切交谈
2024年10月26日中午,旬阳市人大办主任黄伟打来电话,说有位客人从西安来,按照曾经和德智先生的约定要在旬阳会面,现在德智先生正开车从安康赶回旬阳途中,让我先去陪陪。
放下电话,我就下楼,办公室小汪把我接到丽都家园的和平茶业(茶庄),办公室小饶已在那里安排好了茶座。此时正是午饭时间,我要来客人电话,打过去,询问他们走到哪里?并邀请他们共进午餐。对方说他们快到了,已经吃过午饭,只想与德智先生和我见面聊聊,不必麻烦。
等候期间,我在网上搜索客人情况:赵荣,博士,教授,原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任陕西省文物局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他是知名的历史地理学专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参与了多项重大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方面也有重要贡献,提出了:“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理念,并探索出了五种保护运作模式,这些模式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和推广,并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赏和肯定。
不久他们来了,相互介绍之后,上到二楼茶座。赵荣局长和蔼可亲,面相慈善,个子大约在一米八零左右,身穿大红格子衬衫,外套军绿色马甲,头戴旅行帽,鼻梁上架着眼镜,身板硬朗,精神饱满,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一副标准的专家学者风度。
由于德智先生还未到达,于是我们先聊了起来。
赵荣局长(右)向作者介绍此行目的
赵荣局长说,这次会面是典型的以文会友,促成此行缘于一篇文章。他边说边打开手机,让我看他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的聊天记录。原来陈宗兴主席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专家,曾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西北大学校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等职。先后主持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民政部科研项目和国家环保局重点科研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及译作14部。其中,主编的《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一书重点阐述了数学方法在区域分析中的运用、区域空间关联计量的指标与模型、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分析方法等内容。他还对明代地图学家罗洪先颇有研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中国作家网看到了我写的那篇《寻访罗洪先的足迹》的散文,了解到陈德智先生三十多年来倾心研究罗洪先的事迹,颇有感触。出于文人情怀和惺惺相惜,陈宗兴主席主动联系赵荣局长,并发来《寻访罗洪先的足迹》的链接。罗洪先是江西吉水人,他和父亲罗循曾经定居白河,足迹涉及旬阳,这使陈宗兴主席和赵荣局长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促成了赵荣局长与德智先生两人的相会。
赵荣局长(左)向德智先生(右)赠送陈宗兴主席书法作品
正说话间,德智先生来了,他们二人握手致意。赵荣局长说明来意后,先从挎包里取出两幅条屏:“计里画方广舆图绘嘉靖国势,归山隐野念庵集述守仁心学”,交给德智先生,并说这是陈宗兴主席亲自题写的,从北京寄到西安,委托他到旬阳亲自面交德智先生手中。条屏内容由赵荣局长撰文,陈宗兴主席篆书,既高度概括了罗洪先的学术成就,又彰显出高超的书法造诣,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为珍品。
然后赵荣局长和德智先生坐下来面对面交流。二人交流的主题紧紧围绕罗洪先其人其事,涉及罗洪先的生平,学术成就,及其足迹。罗洪先是蜚声中外的理学家、地图学家和命理学家,他在中国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阳明学的关键人物;同时是中外地图学史的杰出人物,他是中国最早刊印地图集《广舆图》的作者,是十六世纪前东方地图历史成就的总结者,与西方的摩卡托齐名;罗洪先偶得《紫微斗数全书》,修编刊印,亲自作序,使其得以广泛流传,被后世尊为斗数中兴之祖。罗洪先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字达夫,号念庵,祖籍江西吉水,其父罗循年轻时迁居白河县城。据地方志记载,罗洪先曾在旬阳就读,后考中状元,在旬阳城东灵崖寺留下了“读书亭”等历史遗迹和故事,与白河、旬阳结下不解之缘。
赵荣局长(中)询问德智先生(右一)今后打算
赵荣局长与德智先生二人互有相见恨晚之感,谈话气氛融洽,随意热切。他们交谈的方式基本上是问答式的,赵荣局长提问,德智先生回答,时不时地相互探讨和商榷,自始至终充满互敬互爱之意。谈话接近尾声,赵荣局长问德智先生:“你对罗洪先研究了这么多年,今后有什么打算?”德智先生谈到他多年来收集素材,整理资料,潜心研究,想写一部《罗洪先传》的想法,还谈了他对罗洪先学术体系的基本认识。赵荣局长对他的这种想法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
德智先生还向赵荣局长介绍了他在今后一个时期的阅读计划,想对地图学系统阅读,对理学进行延伸阅读,以全面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撰写《罗洪先传》做好准备。赵荣局长对古代典籍的阅读提出两点很好的建议:一是要看原著;二是化繁就简。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节省时间,增强阅读效果。交流之余,德智先生还将他近年来出版的散文集《追影记》和长篇小说《乡约》赠给赵荣局长,留作纪念。
德智先生(左一)向赵荣局长(右一)赠送作品
听着二人的谈话,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真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次既难得又具有非凡意义的聚会。今年是罗洪先诞辰520周年,虽然历史已经久远,但人们依旧纪念他,崇敬他,学习他。在时隔五百多年的今天,陈宗兴主席和赵荣局长能有如此的举动,是古代地理学家与现代地理学家的神会,是我和德智先生的一次难得的拓展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学术的力量。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学者的情怀和知识的光芒。
赵荣局长(右二)与德智先生(左二)合影留念
作者简介
赵攀强,陕西省旬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海外文摘》《散文选刊》《陕西日报》《延河》《安康日报》等全国各类报纸副刊和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余篇百余万字。曾出版《旬河浪花》《汉水情思》《秦巴放歌》《太极城絮语》《留住乡愁》《母亲的升子》等六部作品集。散文《在那大山深处》《又闻水笑声》《母亲的升子》《母亲的茶饭》《兰草花儿开》《油桐花开》《家乡的嫩玉米》《不语的表叔》《乌手指的小姑娘》《绿水环绕旬阳城》等先后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课辅教材和考试卷。散文集《留住乡愁》荣获“首届丝路散文奖”。
作者:赵攀强
编辑:雪云
统筹:志寿
审核:姚启明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