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记录所谓的疯子语录,到底谁是天才谁是疯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地苍老,但那份心情却依旧没有改变。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我才有勇气说,“永远,永远”!

问题不在于他想得太多了,或是其他人想得太少了。而是对我们来说,未知太多了。如果非得用奴役这个词的话,那我们都是被未知所奴役着,直到我们终于看清、看透了所有事物的那一天。

只是,不知道那一天到底还有多远。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小孩子都觉得崇拜恶魔很酷,买些狰狞图案的衣服穿着,弄个鬼怪骷髅文在身上,或者故意打扮得与众不同,追求异类效果。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空虚和迷茫,一身为了反叛而反叛的做作气质。”

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就没有对比,就没有光明。人的高尚情操也就永远不会被激发出来,就只能是卑微的、肮脏的、下流的!有人愿意选择神,有人愿意选择恶魔!如果这个世上只有恶魔,那就没有恶魔了,就像这个世界只有神就没有神一个道理。我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此!”

聊天比较有意思,而且很多东西在说出来后自己还能重新消化吸收一下,没准还能有新的观点。”

“我说的比想的慢多了,很多东西被漏掉了。”

“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对劲?一切都好像有点问题,但是又说不清到底什么地方不对劲,看不透什么地方有问题。有些时候会若隐若现地浮出来什么,等你想去抓的时候又没了,海市蜃楼似的。你有时候会很明显地感觉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物体后面总有些什么存在,而且你可以确定很多规律是相通的,但是细想又乱了。这个世界有你太多不理解的,就像隔着朦胧的玻璃看不清一样,你会困惑到崩溃,最后你只好用哲学来解释这一切,但是你比谁都清楚,那些解释似是而非,不够明朗。是不是?”

“想象的无限?你别逗了。想象怎么可能无限呢,想象全部是依托在认知上的,超越不了认知。”

因为我们的世界,还没有准备好容纳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存活!拼命进化,保证自己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也就是拼命奔跑,以保持在原地。”

真正的信仰是不会动摇的,哪怕没有神都不能影响自己的坚定,这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的方式,能容纳所有的形式。只有迷信的人才打来打去呢,整天互相叫嚣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你是邪道我是正途。这是迷信,不是信仰。”

我不信有什么神,我相信人类自己就是神——唯一的问题是:人类这个新的神,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技术不毁灭自己。所谓的科学技术问题,都不算什么,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人到底是不是能控制住自己所创造的一切,而避免自我毁灭。”

“也许人就是这么讨厌的动物吧?想尽办法知道结果,但是从来不想是否能承受这个结果。”

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学科、各种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因为那很可能就是真正的答案。但是求证过程一定要谨慎仔细,不可以天马行空。”

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带着自己那颗人类的心,永不停息地追寻那个答案。有没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满期待。

知识永远不会是负担,欲望才是负担。你的知识只是知识,你要看本质,有了知识,你自己又附加了很多欲望出来,也就是说,你获取知识的原始动力不是纯粹的。

“同一个世界的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反过来,这些不一样的世界,也影响了看待者本身。”

“理论上讲没有正常人,因为正常这个概念是被群体认可的……”

“你有没有那种感觉:太多事情牵挂,太多事情放不开?不是心情或者情绪问题,而是你太舍弃不下家人、朋友那些尘缘了。”

修得的人,不在乎轮回,因为在他们眼里,随便什么地方都是极乐净土……

她:“不,你错了,我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从态度到方式,都是工作的状态,因为我是在谋生。这也就是工作只会交给成人的原因。可是一旦放下工作,我会是个孩子,因为我喜欢这个新鲜的世界,而不是习惯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

我:“嗯……有道理,这点我认同。”

她:“所以,我这么生活,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至于我是不是要对所有人说这些,这是我的权利,假设我不愿意说,那么我就不说,别人怎么看我,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的问题。就像那个朋友,觉得我很怪,不正常,所以找你来跟我接触,对吧?我觉得她不正常,而不是我。”

“累?谈不上吧。这是我喜欢的事情,所以不觉得累。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会很投入、很疯狂,而且会自己找问题、想办法。”“生存和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动力。

其实是我们群体性地站在现代的角度,很多东西已经成为了认定的现实,不需要探索或者被忽视掉了,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太多人在乎功利,而不愿意静下心来做一些无涉利益而真正有意义的事了。

然而,精神病人能,这不能不说是讽刺。

“没关系,您告诉我的都算是知识,而且逻辑上非常清晰,我有自己的判断,我接受知识本身,不限于渠道和途径。”

没错,一个压根就没几个人能明白的“预言”被那么多人信奉,还被搞成电影和各种书籍,热卖得一塌糊涂并且吵得沸沸扬扬,的确很幽默。但是一个精神病人却通过深入的研究,理智的逻辑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这简直太幽默了!

研究那些虽然充满疑点,但是并非不可解的事物才是最明智的,也容易让推理和分析有据可依,这样也最有价值和说服力。

文字不是死的,是活的,是现实的符号或者思想的符号,所以不应该彻底掉进文字本身里。否则就像我们写东西一样,如果只注意文字修饰而忽略现实,那么文字就变得没有意义,空洞且乏味。”

我们看来残忍的行为,在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之下并不是什么恐怖的事情。

社会的结构在于延续和稳定,在同等一个规则下,既要学会遵守这个规则,还要在规则中胜出,这个才是精英的标准,如果没有控制,那么按照你的说法,聪明的人自由折腾,凌驾于规则之上,那不成了一种变相的封建门阀士族制度了?”

因为聪明不聪明,其实不是第一位重要的,第一位重要的是自己要能够承担自己的聪明和才华!否则都是一纸空谈,

“只有当你认真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会认识到自己的灵魂。那么,在灵魂的深处有些什么?”

对于此未知,我不推荐轻易地用已知去否定未知,或者没通过真正深入的思考就去否定。照搬和粗鲁是很糟糕的事情。面对未知没必要害怕,而是要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己存在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着去了解、辨析的机会,也就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